- 资料图:重庆,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第一法庭。图:视觉中国
【旭才科技】司法案件特别是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与被告方辩护人之间发生的冲突,近几年受到广泛关注。近日,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举办相关主题讨论。与会人士表示,审辩冲突表现形式多样,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审理一方和辩护方可能都有过错,但主要责任在于法官未能保持中立。他们呼吁落实庭审实质化,保障辩护人的执业权利,提高司法透明度。
审辩冲突屡见不鲜。比如,财新此前报道的河南南阳冀廷梅涉黑案,当法官的儿子毕祺祺申请为其母冀廷梅辩护,审辩双方因分案并案、辩护等问题产生分歧起冲突。(详见旭才科技《法眼|母亲涉黑,当法官的儿子能否为她辩护》)再比如,2023年8月7日,因安检问题,广西冯波诈骗案的两名辩护律师还在来宾市中级法院安检处与工作人员反复沟通,庭审已经开始,20分钟后即宣告结束。在辩护律师未能到场的情况下,合议庭仍然推进了法庭辩论和被告人最后陈述环节,直至休庭。此事引发舆论反弹。(详见财新周刊:《广西冯波案样本》)
责任编辑:王逸吟 | 版面编辑:罗文